第(3/3)页 做纺线织布前,可是要把棉花全部一点点的捻成线。 而这道工序可是纯手工的。 孙思妙就天天看着一屋子的老太太,一边唠着家常,一边下着锥子。 这锥子其实就是个线轴,要不断的打着旋,把细细的棉条捻成线。 这个时候就特别考验手艺,手艺不好的容易把棉线搓得粗细不均。 那手艺好的,根本不用看,这线就跟流水般自己扭成了线。 孙思妙特别喜欢这个时候,感觉特别的神奇。 而这个时候的奶奶马大兰也终于有了另外一面。 她坐在纺车那边把老祖宗捻好的棉线用纺车重新汇聚成一个个的线轴。 然后再把这些线轴放在织布机上开始织布。 随着梭子不断的穿梭,布料就不断的行成。 这一套的流程,怎么看都有着一种特殊的美感。 孙思妙这辈子就希望过着如此简单的生活。 所以看的格外认真,也学的格外认真。 这是她重生回来,表现出最有积极性的事情。 “奶奶,一会我调色吧!” 染布可是一个大环节。 这些粗布只是棉花的颜色,并不是纯白色,而是奶白色的。 想要做成衣服,就需要染色。 而农村用的染料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不过这年代流行素净的颜色,孙思妙不喜欢。 马大兰也是疼孙思妙,由着她调色。 答应一声,就让她去搞。 孙思妙想到自己的被面已经洗的褪色,她想要一块天蓝色的被面。 这给土布上色,其实没有啥花样,都是丢进去染缸里泡,然后煮。 可是孙思妙记得上辈子看到过一种扎染的工艺,很是喜欢。 又想天蓝色的被面上要点白云。 一群老太太就看着孙思妙忙活。 她也没有那么考究,只不过是在染布的染料上多调和了点颜色,又在下布前折腾了很多麻绳不断的系疙瘩。 一群老太太说这孩子就是乱来。 老祖宗却说,孩子喜欢也是好事。 反正都是给孩子用的布,她咋折腾最后还不是她自己用。 村子里的很多女孩子都凑过来看热闹,孙思妙就开始指挥人一起系疙瘩。 天黑前才下了染缸。 浸泡了一x夜,第二天一早才捞出来洗去浮色晾晒。 “好漂亮!!!” 第(3/3)页